他被《时代周刊》誉为“中国互联网络之父”,让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我国的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
他主持规划、设计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他设计并组织规划了中文内容互联网的发展,为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定下了基调,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络之父”。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刘韵洁。
互联网在30多年前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如今却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都得益于像刘韵洁这样为实现中国互联网之梦而不懈努力的有志之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完成了从一名北大核物理专业学子到中国互联网发展奠基人,从一名被“发配沧州”的工人到“中国十大杰出网络人物”的跨越性转变。他的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传奇。
刘韵洁
贫贱不移,机遇在前方等你
刘韵洁出生于山东烟台一个临海的村庄,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是他的祖父希望他“干净做人、纯洁高尚”。
刘韵洁出生后,家道渐渐没落。他的祖父和父亲长年在外工作,奶奶身体不好,家里的活全靠母亲一个人。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的姐姐没有上学,两个哥哥“也只是小学毕业就工作了”。比他大不了几岁的两个哥哥坚持努力工作,一个供家里,一个供他上学。
相比而言,刘韵洁是幸福的,因为有了兄长的支持,他才走上了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正是在大哥的带领下,刘韵洁来到北京读书,并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着尚处于青葱岁月的刘韵洁。受哥哥的影响,他从小读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伟人传记和名家作品,由此树立起远大志向,一直鼓舞着他继续深造。
中学和大学时,刘韵洁是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的,但“觉得不应该花国家的钱”而没有申请。中学毕业后,他想考哈军工,认为入伍后就不需要家里养了。后来,在哥哥的鼓励下,1963年刘韵洁怀着以核物理专业报效祖国的梦想考进了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
巍巍学府里满腹学识的科学巨匠,底蕴深厚的学术思想充分滋润着这位年轻学子。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历史原因,一心想在国防建设尤其是核试验方面有所作为的刘韵洁,被“发配沧州”,到一个农机厂当了工人。
虽然也有过失落和困惑,但从小受到的“凡事要独立自强”的教育在这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在抱怨,而是一心想着怎样干好这一行。渐渐地,他的才能开始崭露头角。
70年代初,上级交给他研制沧州地区一个高频大功率晶体管的任务。当领导问他懂不懂时,他没敢说懂,也没敢说不懂,只说“我能搞出来”。就这样,“饥不择食”的刘韵洁大胆地把任务揽了下来。
即便是在当时发达的美国,高频大功率晶体管输出功率也只做到输出功率100瓦,截止频率100M,而当时国内在大功率半导体晶体管方面既没有任何经验和设备,也没有相关的资料可供参考开展工作可谓困难重重。
面对如此困难,刘韵洁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揽下任务后他很快“凑了几个北大的同学”加上他自己,组织了一个5个人的小团队,开始了紧张的研究工作。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
在科研条件差、人员少的情况下,他们认真钻研相关技术、精心设计每一道工序,通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他们成功了。在当时,这项成果在河北省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回忆起自己的求学和成长经历,他很坦然地说自己虽然智力不错,但并不是那种天资聪颖的人。“在顺境中不狂妄自满,在逆境中不妥协丧志”,成为刘韵洁成长路上积累下来的优秀品质。他将成功归于不懈努力,不管前路有多难,执着于内心所想,机遇总会在前方等你!
我就是想做计算机,哪怕从技术员做起
3年后刘韵洁被调回北京,因为他在半导体研究方面做出了不俗的业绩,当时有科研院所以高职向他抛去橄榄枝,邀请他继续从事半导体方面的研究,他却一一婉拒,下定决心走另外一条路。
在他心中,早就有一个关于计算机的梦,他感到这个梦到了必须要实现的时刻。当时的中国,计算机还不是很普及,而刘韵洁早在北大附中读书时,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兴趣小组,从此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1976年,刘韵洁进入邮电部数据通信研究所,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是,“如果继续研究半导体的话,我就可以直接当技术负责人,但是如果要搞计算机,我就得从最基础的做起”。
“我就是想搞计算机,哪怕从技术员做起。”刘韵洁义无反顾。就这样,他从一名技术员做起,开始了自己的计算机研究之旅。然而没有人想到,正是这样一位“门外汉”做出了国内从未有过的创新之举。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许多部委依靠从国外引进的大型计算机联机系统来建立计算机中心,但是国外高昂的终端费用造成了大量的资金外流。
何不将PC机拿来做终端?一旦成功能为国家省下大笔的费用,刘韵洁大胆地做出了这样的设想。很多人表示反对,但刘韵洁却迎难而上。
1980年,已是计算机领域知名技术专家的刘韵洁又转入不被大家重视的信息网络领域,从此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清华大学刚刚研制出一批PC机,刘韵洁就买了2台。别人都是拿来当电脑用的,他却用来当终端,开始了联网试验。随着一个又一个难关的突破,一个连接器进口计算机与国产计算机的异种计算结构诞生了。
1993年,国家开始筹备以刘韵洁为首的邮电部数据通信局。为了将中国顺利带入“数据时代”,他勇敢走出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大胆地提出要建设一个更大规模的全国网络。这个“更大规模的全国网络”,就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互联网。
在网页内容上,当时互联网上全是国外的英文网站,而且资费昂贵、速度慢。“中国的网上什么内容也没有”。受这句话的刺激,刘韵洁意识到互联网要有内容,不然我们就只是一个远程接入”。于是,刘韵洁想方设法促进中文互联网内容的发展。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将互联网和宽带网络覆盖到全国各地,又将以中文内容为主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蓬勃发展起来。从此,互联网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1998年,刘韵洁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并尊称他为“中国互联网络之父”。
在刘韵洁看来,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一日千里,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把握时机和市场是他和同事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就需要超前的意识与创新精神。如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印证了刘韵洁当时想法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老骥伏枥,开启未来网络大门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服务等新兴应用对现有互联网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能耗、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人类必须找到新的技术与现有技术融合和兼容。
早在2005年,互联网成为全球最火爆行业的时候,刘韵洁就已经开始探索中国未来互联网的发展之路。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他又开始步入一个新的荆棘之地——未来网络领域。
为什么要推动未来网络发展?刘韵洁认为,现在互联网的发展超出人们的想象,但问题也越来越多,包括安全、绿色等一系列伴随而生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可扩展性,网络不可期许,解决的方案就是未来网络。
由刘韵洁任专家组成员的
《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火热销售中
点击图片进入购买
与以往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略有不同,刘韵洁认为,在经历了“科研型-消费型-生产型”的功能转变之后,当前互联网发展面临着来自AR、VR等新技术以及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严峻挑战。放眼全球,各国纷纷制定重大发展战略,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
未来网络的核心要义是在现有网络架构基础上建设智能的网络高速公路,要尽可能地实现智能化、柔性化与可定制。在刘韵洁看来,未来网络与人工智能将成为时代双擎,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在数据成为生产资料的信息时代,未来网络与人工智能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刘韵洁介绍“未来网络”发展
2013年,中国首个未来网络小规模试验设施开通仪式在南京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在未来网络领域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刘韵洁下一步的规划和想法将会得到进一步验证和推进。
作为一个领域的主要谋划者和推动者,刘韵洁的目光并不局限在“一个领域发展之上”,而是站在一个国家、一个行业长远发展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去谋划布局。
古稀之年,他依然每天奔波劳碌在各种工作场合。偶有空闲,他的脑子也一直思考着信息网络领域发展的各种问题。他喜欢思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他不断追求完美。
2018年
德先生已经陪您走过n多日夜
2019年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
给您带来最好的体验
▼▼▼▼▼
新的一年
您对德先生有什么意见与建议
欢迎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
我们将从参与者中抽取3位
送上精美奖品
推荐阅读